《医武同源》,中华医学与中华武学互根同源

中華醫學,乃華夏文明一長河。縱橫數万裡、超越几千年。自東漢《傷寒論》始,中醫藥學之理、法、方、藥已成體系,積無數經典藥方與治療技法,弘揚世界,造福人類。

中華武學,乃炎黃子孫精神支柱。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之“武藝”,騎、射屬“六禮”。近代“國術”,重於搏擊攻防、健體強種,乃抵禦外侮之精神所在。今為“武術”,习之磨意志煉體質,熏陶精、氣、神、形,乃強生養生之首選。

刀--弓步挥刀.jpg

 

古云“醫武同源”。指中醫學與武學同源,尤以正骨伤科之最。冷兵器時代,軍旅對陣,受刀戟所傷稱為“金創”;軍士訓練,遭摔打所損稱為“跌打”;明清時期,中醫“跌打骨傷”外科已為“國技”、“武艺”、“健身”訓練場館之必備,更以嶺南為最。

李宁耀师傅于2008年当选为广州市武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段位七段。

李宁耀师傅于2008年当选为广州市武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武术段位七段。

告别广东省传统武术锦标赛十年携手的裁判委员会与技术监督委员会合照。(2012年)

告别广东省传统武术锦标赛十年携手的裁判委员会与技术监督委员会合照。(2012年)

自古岭南,五岭之南,南海之滨。虽为南夷之地,却依梅岭通衢吸纳中原文化,历朝少战事而民安泰,各种“镖局”,“武馆”星罗棋布,武林各派英雄辈出,且自成门派风格,营造出“南派”武术。如洪,刘,蔡,李,莫及近代“蔡李佛”、“佛家”、“咏春”、“白眉”、“龙形”、“鹰爪”、“螳螂”等门派拳术蓬勃发展。“功夫”一词,本源于岭南语,粤语俗称练武为“打功夫”。医者习武,有助于正骨手法之功力;武者学医,更助于筋骨损伤之治理康复,相得益彰然也!故云:“未练扎马,先学跌打”,所谓者,“扎马”乃南拳下盘基本功夫,习武练功者必须要学会中医跌打伤科。

枪--拦枪.jpg

夫随师习武,上山采药,炼制膏散;亦夫跟师临诊,接骨舒筋,辨别阴阳。师兄弟相互切磋武艺医术,双得益彰。“医馆”与“武馆“相结合, “武医” 应运而生。清末,已有精通 “自然门”之武术名家兼福州名中医万籁声享誉天下,有精于查拳弹腿之武术大师并身兼上海同济医院伤科顾问之王子平前辈更名震华夏。

广州地处岭南腹地,历代繁荣昌盛。习武行医,医武相承者更为瞩目。如设“宝芝林”行医之著名武术家黄飞鸿;习武从医、骨伤医技名誉岭南之何竹林;享誉广府“梅花螳螂拳“名师兼中医杂病名医之霍耀池; “北胜蔡李佛'”名家兼中医正骨名医李尧山 ;“佛家拳”名家陈斗师傅, “洪拳” “鸿胜蔡李佛” 双修之骨伤名家李广海.......等等,均为医武豪杰,享誉杏坛武林。

铡药材.jpg

岭南医武随华工入美已多年,且成熟臻善。“宁和堂”医武养生馆,承岭南传统宗支,纳南国名家秘授。中医中药诊治筋骨、肌腱、脏腑疾患,专治:跌打、运动、劳累损伤,传授传统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以求复健养生。

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合照

太极剑--仙人指路.jpg

在三藩市华埠《寜和堂》医武养生堂配药。

少林寺文化中心(旧金山)主任释延然师傅·合作开设《少林禅医馆》留影。